“我不是特别聪明的学生,当年能第一个从县城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,又从河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考到北京,再后来考入北大读博士。无它,凭借的是一直以来从不间断的执着与努力。”靳豪老师这样评价自己。
做教师路上的追梦者
靳豪老师很健谈,听着他如数家珍地述说着每一位在他生命中留下深深印记的人,“敬人者,人恒敬之”这七个字浮现在笔者脑海。他感恩孕育他的家庭,他的父母始终教育他要做一个善良、谦虚和上进的人,大力支持他不断求学;他感恩在求学路上遇到的众多老师,赋予他学业上的指导与专业精神的引领。他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,感谢他们为自己的生命增加的弹性和厚度。
对大师的“敬”让他坚定教师职业道路。靳豪老师不是教育专业出身,毕业前,他对导师周其凤院士说要去做中学教师,导师先是一愣,笑着说:“我的学生还没有去中学做老师的,你是第一个,很好!”选择做一名中学教师,既是他对自己有清晰认知后的选择,也是他对儿时梦想的延续,更是他心中对教育、对大师的感恩与向往。起初,他并不清楚如何做一名教师,但他立志“把对学生的爱藏在分子间,用一生的力气去探寻科学、研究和教育的交点”。多年求学过程中,他遇到的众多老师,无论是写论文,还是做PPT,要求都极其严格,哪怕是一个标点、一个字符都不允许出错。这样的训练使他养成了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。他特别崇拜那些真正的大师,大师们的教育理想与实践、专业奋斗与忘我精神深深影响着他。他很激动地谈到化学家王葆仁先生:“先生讲课声音非常清楚,语速很慢,逻辑性强,没有一句废话,整理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。先生的字非常工整、有条理,他在写板书时,会留下一两行空白的地方,讲十分钟就添上一点,到下课的时候你就发现空白处都填满了,原来他都是有设计的。”他的导师周其凤先生也说过:“让我们在人格上相互尊重,在学问上相互欣赏。”这也成了多年来他牢记心中的一句教导。
对同伴的“敬”让他坚定教学改进道路。进入北京四中后,他特别注重与同事的交流,于细微处观察、思考。他认真聆听同行的课,总结出好课的特点。他不仅主动学习前辈的优点,也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,得到了许多教学基本功的点拨。前辈们告诉他,“想清楚问题是有效提问的前提”,促使他从一个个琐碎的问题,逐渐变为围绕一个逻辑链的大问题设计。同伴的支持与指导,加之个人的勤奋与努力,靳老师散发出独具个人特色的魅力。
对学术的“敬”让他坚定教育研究道路。同事评价他的课有一种研究的味道,这恐怕得益于他多年的科研经历。他希望做学术、做研究留下的烙印,能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,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,这也是他一直以来不懈的教育追求。
坚持化学教学生活化
从做教师的第一天起,他就把每一次备课当成研究去看待。他认真研读教材,坚持原创制作堪称完美的PPT,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化学,他甚至连微观粒子都会出到动态、逼真的效果。他对学生的培养从来不是简单意义的知识传授,而是遵循一套思维体系(见图1)。这铸就了他的迅速成长与卓越,让他的学生拥有了高水平的学科起点,轻易就见识了严谨的求学态度,习得了高阶思维的品质与方法。
图1 靳豪老师教学设计遵循的思维体系图
坚持化学的生活性。有学生戏称他为“人民化学家”,学生说:“靳豪老师深入生活,用随手可得的器材开始一段神乎其神的化学表演,以日常生活的平常心面对暴沸等一系列失误操作。”靳豪老师的专业是高分子科学与工程,然而中学化学有关高分子的课却很少有老师涉足。于是,他开始反复思考,如何将高分子知识以生活化的形态展现给学生?一天,班里一个小姑娘拿出一瓶眼药水,靳老师敏锐地发现上面写着聚乙烯醇滴眼液,抽出说明书,发现其中包含了太多高分子的知识。这种物质可以用作眼药水、还能纺织成化学纤维做衣服,前者要求它在水中能够很好地溶解,后者却恰恰相反,同种组成的物质在不同使用场合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性质,唯有化学结构的差异性可以解释这一点,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化学定律“结构决定性质”吗?灵感来了,靳老师开始跑药店去买眼药水、一遍遍地做实验。课堂上学生听说要来讨论他们使用的滴眼液是如何做出来的,一个个好奇心十足,当靳老师像变魔术一样从透明的眼药水中变出来一团棉花时,学生更加吃惊了。
这样设计的背后是物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,知识体系也得到了自然的生成和呈现。回归化学研究的一般思路,从性质和用途出发,逐步过渡到物质微观的组成与结构设计,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。后来,这节课在全国进行展示,研究过程发表在了国家核心期刊《立博app》上。这节课的成功是对他学术品质的佐证,也是对他学术追求的奖励。
2016 年年底,他参与了北师大“高端备课”项目,主题是“纯碱工业”。侯德榜所创立的“侯氏制碱法”是近代世界化工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。然而多数学生,包括一些教师在内,对于侯氏制碱法的理解都存在着一些偏差,于是,他便以此为切入口,展开深度备课。他按照博士论文开题时导师的要求,查阅了期刊网上与“侯氏制碱法”和“联合制碱法”这两个关键词相匹配的所有文章,就连上下班路上也在阅读和思考。除了对知识本身进行系统设计、帮助学生架构思维链条外,他最令人赞叹的是将学术品质像种子一样种在了学生心中。侯德榜先生的真实故事被他自然地融入了课堂。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如此评价这节课:“有人的化学、有人的化学教育、有情怀的化学教师将创造化学课堂的奇迹。”
靳豪老师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让人感动,他总是希望将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。他通过化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成长中需要的知识、习惯、思维与方法,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学以致用。
严格要求学生的日常行为
“昔靳豪面对2016 届十班三年,刑自做一周值日起,罚自停一学期晚自习始。自云三年来只尝表扬一人,其余时候终日无好脸色相向。送走该届十班则迎九班,起初向众人展其牛哄哄状,然一两月而后,则述其心软,保证不骂众人,然课上亦须时时以装傲娇。九班人看出之,皆谓曰靳宝宝。”这是他曾经带过的一个学生对他形象的总结。
从2011 年入职以来,靳豪老师连续8年担任班主任,从无间断。他有一套特有的班级管理方法,这与他多年的学术生涯息息相关。他对学生的要求极严极高,他会让学生每天比学校规定的入校时间早5 分钟进班;他很关注细节,如书包应该怎么放,黑板擦成什么样,冬天脱下来的外套应该叠成什么样、放在什么位置等,不能打丝毫折扣。在带班之初,学生会觉得这样的要求有点苛刻、难以理解,但他非常坚持,绝不妥协。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细节控是多么有价值。学生们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,不仅班级各项评比从来都是年级第一,而且反映在学习上,会更加严谨与高效。他带的班级往往从高二开始就可以实现自我管理,即使他外出学习,班级秩序也丝毫不会受到影响。这就是他在养成教育方面的特点,于细微处见功效。
他的学生曾这样评价他:“他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,但却不会令人厌恶。或许让人心甘情愿的努力学习一门学科,就是一种好老师的标准吧。”表面上看,他是一个严厉的老师,无论是学业品质还是习惯养成上,他都是一如既往地高标准、严要求,但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自己,才是真正爱他们。
坚持“上好每一节课”是靳豪心中最高的职业目标。他对每一名学生的严格要求、认真负责、长期陪伴,让他最终收获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,很多学生最终选择做学术研究,尤其是化学研究,那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与褒奖,正所谓“你若盛开,清风自来”。
来源:《立博app》2019/12(总第319期),张佳佳,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
- 华南理工大学郭子豪课题组 AFM : 具有超低阈值电压的n型有机电化学晶体管 2024-11-01
- 缅因大学张雪峰课题组诚招博士生 - 木材/纸浆、材料科学、高分子科学、化学/化工、机械工程 2024-10-31
- 四川大学陈琳研究员/汪秀丽教授团队 Mater. Horiz.:可化学回收、高透明的阻燃聚碳酸酯 2024-10-25
- 202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在扬州召开 | 后年开封见 2024-10-23
- 中山大学李远超/奚斌、武汉纺大周阳 Angew 综述:空间限域下的高分子力化学 2024-10-16
- 中国科学院大学杨晗课题组诚聘博士后、副研究员 - 化学、高分子、功能材料、纳米材料等 2024-10-15